[摘 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我们党必须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比较的方法讲清楚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揭示我们党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坚持问题导向讲清楚“大党独有难题”和“六个如何始终”的问题逻辑,彰显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意识;以总体性思维讲清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道理,在大党、大国、大业的整体性中阐明“关键在党”“长期执政”“全面领导”的总体性逻辑,这是理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三重学理逻辑,也是3个教学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聚焦“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3个重大论断,作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第十七章“全面从严治党”的第四节内容,也是教材和教学中最后一个重难点问题。深入理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及其3个重大论断,对于准确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和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比较逻辑中理解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学要通过讲道理解答学生的理论疑惑,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比较的方法是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的有效途径。比较是在相似现象中捕捉特殊机理又在不同事物中探寻共同规律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认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1]466-467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要以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2]330。
“历史周期率”是指国家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呈现往复循环的周期性现象。我们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作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无论从党的历史、组织规模还是执政时间、世界影响来看,中国共产党都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党。这时,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就显得更为重要、尤为紧迫,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千秋伟业,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兴衰成败。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3]经过百余年的不懈探索,特别是 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我们党提出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个重大论断,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
深入理解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个重大论断,需要讲清楚我们党在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上的清醒意识、持续探索和显著成效。对此,我们需要借助于比较的方法。比较的基本维度有两个:一个是纵向的维度,一个是横向的维度。具体而言,纵向维度的比较就是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即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与习近平在新时代提出的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进行比较,揭示我们党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横向维度的比较则可以在自我革命的问题上将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进行比较,阐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勇于自我革命、不断自我革命的精神,这是我们党的独特精神标识和最大品格优势。
(一)纵向维度比较:在第一个答案与第二个答案的比较中揭示我们党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纵向维度的比较是探索历史规律、揭示事物本质的重要方法。马克思认为:“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4]287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我们党对此问题的思索和探索从未停止,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思考,先后找到了两个答案,即“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5]588。在党的整个历史中将第一个答案与第二个答案结合起来,通过比较的方式以大历史观来认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是第一个答案与第二个答案都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和初心使命得出的结论。“接受人民监督”的第一个答案和“勇于自我革命”的第 二个答案,体现了党在跳出历史周期率、加强自身建设上的历史主动精神,这种历史主动精神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对于第二个答案,我们党之所以勇于自我革命,就在于我们党是一个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最大动力、最根本原因。对于第一个答案,提出的背景是1945年毛泽东邀请民主人士黄炎培等人访问延安、共商国是,针对黄炎培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能否以及如何跳出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治乱兴衰的周期率问题,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6]611这是我们党在探索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上给出的第一个答案,通常用“民主新路”“接受人民监督”等表述。在这个答案的背后,凝结着我们党对执掌政权、建设国家和自身建设的清醒认知和战略思考。在我们党所开创的这条“接受人民监督”的民主新路中蕴藏着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初心和使命。
二是从第一个答案“接受人民监督”到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在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上的持续探索和接续回答,具有历史连续性,体现历史主动性。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被称为人类政治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不可能一劳永逸。“两个答案”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史进程中经过持续探索而给出的两次历史性回答,体现出我们党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清醒和执着,以及在实践中持续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强大力量和智慧。
三是“接受人民监督”的第一个答案与“勇于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一方面,二者都源于党的初心和使命,都是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持续探索和共同回答;另一方面,“两个答案”各自所起作用的机制又是不同的,接受人民监督是外因,通过发展人民民主,健全人民监督体系,让党始终在人民的监督之下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保证党的权力只能用来服务人民;勇于自我革命则是内因,党内监督处于监督体系的最根本的位置,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又要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自我革命作为内因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跳出历史周期率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两个答案”虽各有侧重,但共同指向党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共同回答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共同揭示我们党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
(二)横向维度比较:在自我革命问题上将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进行比较,阐明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志、最大优势和鲜明品格
横向维度的比较通过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揭示事物发展背后的不同影响因素并得出规律性认识。苏联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曾对世界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然而,如此之有影响的一个政党及其领导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顷刻间垮台、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曲折。习近平指出:“苏共拥有二十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二百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5]106苏联发生这么大的演变与解体,外部因素不可忽视,但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苏联共产党内。苏联共产党内因也是非常复杂的,最根本的还是在自身建设上出 了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得出3点思考和启示。
一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锻造出来的。苏联共产党诞生于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和平发展的时代转变为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政党品格。苏联共产党成功领导了十月革命,开创了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先河,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把一个落后国 家建设成为超级大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也把自身塑造成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大党。这些历史成绩的背后,是苏联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并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新经济政策的成功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巨大成就、辉煌历史是在社会 革命的实践中取得的,其先进性、纯洁性的革命品 质也是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锻造中获得的。
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同样面临着历史周期率的问题。“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致。”[7]17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最关键、最核心的表征,苏联共产党在其执政的后期逐渐丧失这些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和苏联共产党垮台的历史悲剧。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苏联创造了发展奇迹、取得过辉煌成就,但最终被历史所淘汰、被人民所抛弃,这与苏联共产党在推进社会改革中不仅没有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却在高层形成特权集团,使自己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官僚集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与苏联共产党在推进社会改革中逐步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丧失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纯洁性有着必然联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 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8]91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要不断自我革命,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持续自我革命才能确保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有可能跳出历史周期率。
三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勇于自我革命、持续自我革命的精神,这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的独特精神标识和鲜明品格特征。苏联共产党垮台的内因集中表现为在长期执政中逐渐抛弃自我革命的传统和优势,革命的政党不再具有革命精神特别是不再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能力,丧失理想信念、忘记初心使命、脱离人民群众,再加上外部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最后不堪一击,最终瓦解覆灭。当今世界,政党政治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纵览世界各国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如一地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以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严格的执行监督机制加强自身建设,因此这些也都成为了我们党的独特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余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永葆青春,根源就在于我们党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强大精神作为支撑。
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实质是党的长期执政问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全党必须时刻保持认知清醒和行动自觉的战略性、根本性问题。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要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着力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显著优势,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底气。因此,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二、从问题逻辑中理解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逻辑起点。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有各种问题存在,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9]19,“要坚持问题导向,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其实也就几大类,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9]20。思政课教学要善于发现、提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尖锐问题,善于察觉、回应思想中的疑难问题、困惑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解答,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一)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实践性内在地蕴含着鲜明的问题逻辑。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从不回避任何矛盾和问题,而是强调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也体现在党的自我认知和自身建设上,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10]380我们党对自身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并不断探索应对的战略和 策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以清醒的头脑直面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问题,在经验总结中剖析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问题,彰显了我们党敢于正视自身一切问题的高度自觉,以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智慧。
2021 年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党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其一,从党的建设总体情况看,由于改革开放后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消极腐败、政治生态、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使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其二,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看,存在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如在认识上模糊、在行动上乏力以及在落实上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等问题。其三,从全面从严治党看,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和治党不严的问题,一些党员和干部的政治信仰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问题等,特别是“七个有之”的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必须高度重视。列宁认为:“一个政党假如不敢如实地说出自己的病,不敢进行严格的诊断和找出治病的办法,那它就不配受人尊敬了。”[11]317中国共产党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对自身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自觉、清醒和理性、系统的剖析,体现了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直面自身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据和体现所在。
(二)“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意识的鲜明体现
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基于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最大的执政党”这个特殊党情和独特地位进行思考并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论断,这是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问题导向的鲜明体现。
“大党”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其一,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具有最多的党员人数和最复杂、最系统的组织层级。其二,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百年大党。其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极高自我要求。其四,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但大也有大的难处,面对独有难题。这个“独有”就是如何把我们这么一个大党建设好、管理好,如何把这么一个大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022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大党独有难题”这个重大论断:“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2]522023年1月,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进一步用“六个如何始终”揭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科学内涵,彰显了我们党的鲜明问题意识,也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认识,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把握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成熟。
(三)“六个如何始终”是对大党独有难题的深入系统阐释
“六个如何始终”是对大党独有难题的进一步分解和阐释,也是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的进一步探索和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大党所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独有难题,其中每一个难题都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所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迈过的坎。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才能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和任务。“六个如何始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讲清楚蕴含其中的问题逻辑,对于准确把握大党独有难题、深入理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直接关系到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5]298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大党而言,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至关重要。面对这一难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确保全体党员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
二是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是基于我们党的特殊党情提出来的。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24年7月1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共 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现有基层组织517.6 万个。[13]党的规模越大,越要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相应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难度也就越大。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一个大党,统一思想历来不易。”[14]7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对于我们这个大党而言也是最大的难处。面对这个难题,必须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党始终团结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
三是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是由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执政地位决定的。我们党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党员人数,还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执政,肩负着带领人民并与人民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如何掌好权,如何执好政,如何更好地把14亿人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这是我们党始终要高度重视的课题和难题。面对这个难题,必须直面“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牢记“三个务必”,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四是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这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指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2]71,这“四个不容易”实质上讲的是政党的精神状态问题,揭示了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的教育、激励和指导意义。作为革命者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革命斗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为远大理想和伟大使命而不懈奋斗。
五是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与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是一致的。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对于我们这个大党来讲,更是如此。习近平警醒全党:“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12]578我们党历经沧桑但依然充满活力,在于我们党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将人民监督和自我监督结合起来,坚持真理,直面问题,修正错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和解决自身问题,在自我革命中淬炼、成长、壮大。
六是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个问题事关党的肌体健康,事关我们党能否做到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15]167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党的政治文化,强化正风肃纪,坚决反对腐败,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全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和塑造全社会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的共识和促进发展的合力。
“大党独有难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和“六个如何始终”的阐释,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上的鲜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保持清醒和坚定,以不断探索和回答“六个如何始终”为导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我们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的规律性认识。
三、从总体逻辑中理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强调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一个整体,整体对于部分具有优先性、决定性。坚持总体性思维,有助于我们理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并讲清楚蕴含和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5]561这个重大论断蕴含着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与推进社会革命之间的深刻的总体性逻辑。习近平强调:“大党大国,既是我们办大事、建伟业的优势,也使我们治党治国面对很多独有难题。”[16]大党、大国、大业(即这里所讲的“办大事、建伟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大党的核心要义在于,我们党作为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深入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大国的核心要义在于,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业的核心要义在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大党、大国、大业的整体性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点,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党治国的总体性逻辑,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个重大论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在大党、大国、大业的总体逻辑中理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要着重讲清楚“关键在党”的逻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崇高使命的政党,有着以改造主观世界推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强烈历史主动精神,既有能力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也有勇气深入推进伟大自我革命。这种历史主动精神集中表现为党的矢志不移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持续推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作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团结带领14亿多人口的大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意味着,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能力至关重要,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
在大党、大国、大业的总体逻辑中,最核心的是“关键在党”的逻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史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被实践所证明和检验,为人民所选择和认同,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深厚的理论基础,具有坚实的实践依据、牢固的民心基础。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2]52“关键在党”的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我们党对自身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因为“关键在党”,所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打铁必须自身硬,“关键在党”的关键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我们党只有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同时,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鲜明主题,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的“主心骨”、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党”的关键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体现出来。
(二)在大党、大国、大业的总体逻辑中理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要着重讲清楚“长期执政”的逻辑
理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要放眼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将党的长期执政问题放在大党、大国、大业的总体逻辑中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百年大党,必须始终思考并持续回答好、解决好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个根本性问题。
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中,“长期执政”是根本。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具有长期执政的深厚思想基础;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并带领人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执政;我们党在长期的历史探索中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民主新路”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使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我们党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证明中国共产党可以长期执政。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我们党必须进一步回答好、解决好“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个根本性问题。只有以伟大自我革命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以伟大社会革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长期执政”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根本性、总体性和前提性意义。因此,只有把“长期执政”的逻辑讲清楚,才能深刻理解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在大党、大国、大业的总体逻辑中理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要着重讲清楚“全面领导”的逻辑
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 益所在、幸福所在。”[12]194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带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样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才能 确保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最大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基于这样的重大判断和规律性认识,新
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前提和保证。无论是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深入开展伟大自我革命,还是带领14亿多人口的大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都要依靠中国共产党这个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都要建立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最大国情之上,都要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坚持和加强党对自身建设、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全面领导,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使党始终以坚强有力的领导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团结带领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而奋斗。
在大党、大国、大业的总体逻辑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精髓,这既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前提,也是发挥“关键在党”作用和实现“长期执政”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领导”的逻辑是大党、大国、大业的总体逻辑的核心要义。
“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3个重大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命题,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通过比较的方法讲清楚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揭示我们党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坚持问题导向讲清楚“大党独有难题”和“六个如何始终”的问题逻辑,彰显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意识;以总体性思维讲清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道理,在大党、大国、大业的整体性中阐明“关键在党”“长期执政”“全面领导”的总体性逻辑,这是理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命题的三重学理逻辑,也是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十七章“全面从严治党”有关内容的3个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N].人民日报,2024-01-0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6]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7]李慎明主编.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习近平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3] 中共中央组织部 .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4-07-01.
[14]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 习近平 .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