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新闻发布会、通俗读物、辅导读本、报刊文章、专项课题等为载体阐释会议精神,以集体学习、研讨(修)班、研讨会等为依托研讨会议精神,以宣讲团、宣讲工作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为主体宣讲会议精神,以坚持从实际出发与人民至上为原则践行会议精神,以专题吹风会、高端对话会、对外宣介团以及各种对外交流平台向世界宣介会议精神,构建了新时代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的阐释机制、研讨机制、宣讲机制、践行机制和外宣机制。这一系列科学有序、健全高效的学习贯彻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并落地落实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党的重要会议;学习贯彻机制;新时代;会议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序、健全高效的学习贯彻机制,主要包括会议精神的阐释机制、研讨机制、宣讲机制、践行机制和外宣机制。本文以新时代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为中心,试对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机制作一初步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阐释机制
新闻发布会、通俗理论读物、辅导材料、报刊网络文章、专项课题,是介绍和阐释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此为载体,中国共产党构建了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的阐释机制。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介绍和阐释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设立了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党代会新闻发布制度由此创立,此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代会新闻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会前、会中、会后相结合的新闻发布机制。党代会召开前一天,大会新闻发言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代会的准备工作情况和大会议题。党代会召开期间,大会新闻中心会安排若干场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党的十九大还首次设立“党代表通道”,新闻记者通过与党代表的“零距离”接触,直接询问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为老百姓呈现一个更加生动和立体的党代会。党的二十大首次设立各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代表团发言人发言内容紧扣大会主题和集体采访议题,紧密结合各省份工作实际,以事实回应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中国共产党—媒体—公众”三方的沟通对话渠道。党代会闭幕后,新闻发言人还会邀请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请有关方面负责人解读党代会政治报告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会前的新闻发布可以初步了解党代会精神,会中的新闻发布可以分主题重点关注相关精神,会后的新闻发布可以从整体上比较全面地把握大会精神。党代会新闻发布机制层层递进阐释大会精神,符合人们认知规律,有助于大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与党代会的新闻发布机制不同,中央全会的新闻发布仅在全会闭幕后举行。进入新时代,中央全会的新闻发布机制不断完善,突出体现在发布主体的变化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前,是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介绍和阐释全会精神。2014年3月20日,党中央决定将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并入中共中央宣传部。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起,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主体不再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而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202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并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正式建立。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后,再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以中共中央名义对中央全会精神进行新闻发布,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其本身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 2003年2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理论热点面对面》首次出版。此后,在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召开后的次年出版《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读物来阐释会议精神,便成为一种惯例。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系列读物已出版11本,最新一本是2023年8月出版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集政治性与权威性、理论性与知识性、通俗性与针对性于一体,深入浅出、夹叙夹议,是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学习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重要辅导教材。进入新时代,《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读物的传播普及机制不断完善,突出体现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上。从2018年出版的《新时代面对面》开始,《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不仅设置了音频在线听书、扫码延伸阅读等栏目,还为每章制作了微视频,将众多深邃理论通过动漫微视频娓娓道来,便于干部群众学习会议精神。作为《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的最新读本,《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注重创新呈现形式,文中插入大量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图表图片,设置许多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版块栏目,制作配套动漫微视频和音频,丰富和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除了《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外,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还会组织编写《辅导读本》和《学习辅导百问》,对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进行全面阐释。《辅导读本》和《学习辅导百问》,是学习领会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从出版时间来看,要比《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读物稍早,一般是在会议闭幕后不久、在会议召开的当年就出版发行。 报刊网络文章也是阐释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形成了社论、评论员文章、理论文章“三位一体”的阐释机制。在党代会开幕的当日和闭幕次日,《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都会发表社论,对会议开幕和闭幕表示热烈祝贺。开幕前的社论一般会总结过去5到1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阐明即将召开的党代会的重大意义。闭幕后的社论主要阐明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和重大创新,提出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首要政治任务,进而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夺取新胜利的号召。与党代会不同,中央媒体关于中央全会的社论,一般只是在会议闭幕次日发表,开幕日不发表社论。为学习贯彻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还会发表系列评论员文章。如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人民日报》连续发表10篇评论员文章,从牢记“三个务必”、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为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引。党报党刊、学术期刊、理论网站等也会开设学习贯彻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专栏,刊载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一般来说,党报党刊和理论网站的文章侧重于宣传阐释,篇幅也不是很长;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更侧重于学理阐释,篇幅相对来说也较长。报刊网络发表的理论文章,既是专家学者学习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从中央到地方都会设立专门的研究专项任务,确定一批重大研究选题,组织广大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这些重大项目的立项,不仅为宣传阐释会议精神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有利于“增强学习宣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
二、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研讨机制
以集体学习、研讨(修)班、理论研讨会等为依托研讨会议精神,这是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研讨机制不断完善,推动了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
重视并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之后,为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学法,法制讲座走进中南海。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正式建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将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第一次集体学习内容的制度安排。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2017年10月27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政治局要先学一步,为全党作出示范”。2022年10月25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央政治局要带头抓好全党全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深入为广大干部群众所了解和掌握”。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就聚焦党代会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讲话,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其他同志谈体会,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意见,这一学习研讨机制,凸显了“带头”和“示范”之意。除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外,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也围绕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进行集体学习研讨。2017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强调在开展集体学习研讨时,要“把重点发言和集体研讨、专题学习和系统学习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互动交流”。 将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研修班来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规格最高的当属党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研讨班开班时,习近平都会亲自出席并上开班第一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其他同志全部出席。研讨班期间,全体学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讨交流。结业式上,中央领导同志要作总结讲话,学员代表要汇报交流学习收获。这一研讨机制,进一步凸显了专题研讨班的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效性。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党中央几乎每年年初都会在中央党校举办一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党的十八大以来,省部级主要干部专题研讨班共举办了10次,大都围绕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进行研讨。第一次是2013年1月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习近平出席开班式并围绕“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最近一次是2023年2月的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除了党中央举办的专题研讨班外,各地区各部门也会举办相关培训班、学习班,对全国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全员培训。各级党校、干部学院、行政学院也将党代会精神和中央全会精神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纳入不同班次的学习内容。 党代会和中央全会闭幕后,学术界和理论界也将举办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围绕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既有对理论创新的关注,又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既有对文本的解读,又有对规律的揭示。理论研讨会是专家学者学习研究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不仅能促进与会人员的交流互动,还能进一步激发参会人员的理论自觉,有助于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
三、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宣讲机制
以宣讲团、宣讲工作队、高校思政课教师等为主体宣讲会议精神,把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这是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的又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宣讲机制不断完善,推动了会议精神的落地生根。
由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是推动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工作方法。2001年,为学习宣传贯彻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中央宣讲团首次成立。自此,由中宣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成中央宣讲团,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便成为一种制度安排。中央宣讲团主要由参与会议文件起草工作的有关同志和理论工作者组成,宣讲团成员理论造诣高、实践经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会议精神的宣讲越来越重视,“坚持领导带头,中央政治局同志和各省区市、中央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分管领域亲自宣讲,各级党政军群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宣讲,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中央宣讲团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宣讲团为16人,十八大精神中央宣讲团为20人,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讲团为36人,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为49人。同时,中央宣讲团的宣讲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召开动员会、进行集体备课、开展示范宣讲和集中宣讲的工作机制。2016年11月2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举行。习近平就宣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要把怎么看、怎么学、怎么做讲清楚,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动员会后,中央宣讲团成员进行集体备课,认真准备讲稿。作为示范性宣讲,中央宣讲团的首场报告会将安排在北京举行。为了解听众反响并改进自己的讲稿,中央宣讲团成员一般都会去现场观摩。首场宣讲结束后,中央宣讲团分赴各地宣讲。在宣讲过程中,他们坚持传与释、新与旧、深与浅相结合,既精准传递会议精神,又对会议精神进行理论阐释;既讲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又进行新旧比较,讲清楚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用学术讲政治,把创新理论成果讲深讲透,又接地气,用群众听得懂的故事和语言把道理讲明白。从2017年11月5日至11月上中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作报告30场,举办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近60场,直接听众达52万人,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间接收听收看的达2 100多万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21日至24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讲团还首次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了宣讲。2022年12月1日至3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再次赴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宣讲二十大精神,这对于港澳各界人士了解党情、国情,使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央宣讲团的示范引领下,各地选调精干力量组建宣讲工作队,“广泛组织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宣讲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课堂、社区广场等,做老百姓的特殊“翻译官”,用大白话讲解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将学和做结合起来,有效破解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问题。通过组建“理论宣讲轻骑兵”,“设立‘田秀才’‘土专家’‘夕阳红’‘文艺星’等理论宣讲小分队,以评话、黄梅戏、民歌等艺术形式”,把“普通话”变成“地方化”,把“书面语”变成“歌词曲谱”,让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201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工作的意见》,对规范和推动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将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及时准确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开展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集中宣讲的重要力量,也是做好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三进”工作的主体。一般来说,中央宣讲团以及地方宣讲工作队宣讲会议精神,时间会比较集中。比如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集中宣讲活动,主要是在从2022年10月末至11月中下旬进行。而思政课教师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持续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内容也更系统一些。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更及时、更充分地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高校思政课教材先后于2013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和2023年进行了五次修订,参与教材修订的专家大都是思政课教师。同时,教育部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也会编制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建议。新教材和教学建议为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中培训和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师将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这样就形成了“教材修订或教学建议编制—集中培训和集体备课—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思政课教师宣讲机制。
四、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践行机制
在学习贯彻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人民至上的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践行会议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会议精神真正落地落实落细。
新时代,党代会和中央全会闭幕后,党中央一般会印发或作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的通知或决定,强调“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实际”,把会议精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在贯彻落实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践行会议精神。比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并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为践行会议精神,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宣部以及司法部等有关部门都在国家宪法日联合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全国中小学的“晨读宪法”活动在教育部、司法部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宪法不仅是成为党员干部法治培训的必修课,也是远程教育、网上学法课堂的重要学习内容。各地也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主题活动,针对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及其社会生活实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践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过程中,中央和各地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二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基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这一现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住了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这一重点,使其跟上全面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五大振兴”,旨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道路。这三项工作都是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突出短板,来践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坚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不断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取得新进展;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和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在践行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过程中,这一原则也得到了很好地贯彻。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就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实际上也是强调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这一思想,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很重要的是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党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五级书记助扶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2020年,这场举全党全国之力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贯彻落实,也体现了践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所坚持的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
五、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外宣机制
以专题吹风会、高层对话会、对外宣介团以及各种对外交流平台为渠道,提升党的重要会议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共产党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的外宣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从另一个侧面也推动了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2009年9月22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中联部举办面向外国驻华使节和境外驻京媒体的新闻吹风会,介绍全会的主要精神和成果。自此,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结束后,中联部举办专题吹风会介绍会议精神遂成为一项制度安排。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世界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大一结束,一系列宣介活动随即展开。11月1日,中联部面向外国驻华使节以及国际组织等代表举行大范围的专题吹风会,从新思想、新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新贡献等“关键词”切入,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9年11月8日,中联部为外国驻华使节举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吹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包括60多名大使或临时代办在内的210余名驻华高级外交官出席。此类专题吹风会已成为驻华使节了解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的重要信息渠道和窗口。中联部除举办专题吹风会外,还会为外国驻华使节举办专题宣介会。2022年11月11日,中联部为外国驻华使节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来自100多个国家包括近60名驻华大使出席,宣介会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切入,深入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此外,我驻外使馆也举办多种形式的吹风会和座谈会,向外国政党人士、专家学者介绍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2022年11月4日,中国驻缅甸使馆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论坛,向缅甸政党、智库等宣介党的二十大。 举行高层对话会也是宣介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大闭幕后,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齐聚一堂,聆听十九大精神,共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12月1日,习近平出席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深入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美好世界、怎样建设美好世界的四点意见,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作贡献的三点主张。高层对话会前后,还配套举行了第三届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第二届中国-中亚政党论坛、第十届中美政党对话。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国际会议(论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作用,使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真正达到“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的效果。党的二十大闭幕后,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 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行动,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在主旨讲话中,习近平还首次发出全球文明倡议。 如前所述,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召开后,中央会派出宣讲团赴各地宣讲会议精神,但主要是在国内宣讲。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派出通报团赴社会主义国家通报大会精神。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在继续向社会主义国家派出通报团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多批十八大精神解读团。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在中联部牵头组织下,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2月,近30个十九大精神对外宣介团访问了近80个国家和地区,向各国主要政党、政治组织、智库、媒体等宣介解读十九大精神,基本做到了重点国家和地区全覆盖”。宣介团成员由十九大报告文件起草组成员、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地方党委负责同志和专家组成。2023年2月10日至16日,中共代表团访问伊拉克和科威特,并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各界宣传介绍党的二十大精神。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讲政策与讲国情结合,宏观叙事与微观切入结合,讲道理与讲个案结合……讲述者们转变话语体系,用访问国受众听得进、听得懂的方式进行解读和交流,引发强烈共鸣。 中国共产党还非常注重利用各种对外交流平台宣传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使会议精神全球化。借助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介,多语种刊发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的会议情况、理论创新及相关研究成果,使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如利用《人民日报(海外版)》、环球日报等报刊对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情况进行实时播报;通过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海外版)等书籍传播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精神。为提高党代会报告外文翻译质量,提升党代会精神的国际影响力,自党的十九大开始,中国共产党邀请外籍专家参与党代会报告外文版译校工作成为对外交流宣传党代会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国际新闻宣传队伍,推动会议精神的国际传播。 综上,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机制,是由阐释机制、研讨机制、宣讲机制、践行机制和外宣机制等构成的。各种机制也有一个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同时,每个机制内部以及各个机制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