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今天是: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光明日报】这堂备课会,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5-04-27    点击量:

近日,《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如何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4月23日,在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堂集体备课会上,来自北京市的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六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齐聚一堂,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结合各自学段特点,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展示。

“蛋糕做大了,怎么分好?”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思政课教师其达通过话题讨论、文本阅读、查阅资料、联系生活、角色体验等方式,模拟做蛋糕、分蛋糕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理念。在教学评价环节,其达设计了课后作业评价单,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身边的实例,用鲜活的素材延伸分好蛋糕、追求共同富裕的持续认识。她表示,“小学阶段,在学生心田播撒一颗政治启蒙的种子,待到初中阶段,这颗种子会在政治认同的素养里发芽。”

“小学阶段对共同富裕的基础认知,为中学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筑牢了根基。”北京市顺义仁和中学初中思政课教师刘晶华便以此为基础,通过小组展示、思辨、讨论、行动升华和课后延伸实施过程等环节,让学生们在看北京、说北京、爱北京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生活图景,引导学生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强化小公民责任意识。

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中思政课教师邵月玲认为,“经过小学、初中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感知生活当中的经济现象,积累了一些基础性的经济概念。比如说共同富裕、新发展理念等。但对于时下的一些新概念、新提法,知识储备还不足,比如说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这些概念。高中阶段需要深化理论逻辑,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向‘为什么’和‘怎么办’去转变。通过案例拆解、合作探究等形式,帮助学生从政策接受者成长为理性分析者,并为大学阶段的学术研究去奠定相应的基础。”

邵月玲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新质生产力三要素的优化路径,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结合真实情境,让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理解新质生产力。

北京市商业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楚延香在课前通过调研、访谈等质性分析和问卷调查、知识检测等量性分析发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通过初中和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懂得了开放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对我国对外开放成就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期待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增强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楚延香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何以迎来加速度?”为主题,通过课前任务自主探学、创设情境议题启思、布置实践性作业等方式,让学生把个人职业发展融入汽车强国建设之中,达成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针对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的不同,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姚昊炜提出,高职与本科虽然同属大学学段,但学情不同,要善于抓住高职学段学生的特点。“对此,我认为高职学段的思政课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大学学段的思政课重在使命担当、锤炼品质、明辨当下的育人共性,又要凸显出高职学段思政课厚植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的育人特性。”

他发现,不少高职学生无法看清从拧螺丝到大国工匠再到大国重器的理论与现实路径及其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对此,姚昊炜从大国重器筑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视角出发,在共学“传统制造谋变、新兴制造巨变、未来制造质变”中,引导学生共同探索“何为制造、缘何制造、制造何如以及未来制造”的时代之问,共同感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伟力,探寻大国重器背后的工匠身影,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点燃职教青年的强国制造梦。

经过小学中学的接续培养,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伟大成就,也知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但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实践缺乏系统了解。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扬在课堂上力图以高质量发展为“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目”,从而实现纲举目张,向学生完整展现新时代促进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举措,通过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想联系实践,进而主动思考,将来毕业之后立志于勇于投身这一伟大实践。

听完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会长张雷声很感慨,她说:“这次集体备课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启示,那就是老师们只有立足自身所在的教学学段,精准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坚持教学和研究并重,才能不断提升,成就学生,服务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表示,本次备课会按照备课前走进课堂听课,备课中集思广益、研讨,示范教学前专家辅导,示范教学中主线贯穿,示范教学后专家点评,集体备课之后打造一体化数字教学资源的模式,同题共答,同课异构,为打造大中小学思政金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贡献“北京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建军提出,中央财经大学将充分发挥财经高校优势,强化理论创新引领,围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开展有组织科研。强化实践范畴创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入融合,强化课程思政改革的引领。以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为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塑造新的优势。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最后表示,“集体备课会的目的就是统筹发挥知名专家、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专题化探讨和实战化备课,着力打通大中小学各学段集体备课的‘最后一公里’,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高水平、有特色的备课示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飒,通讯员杜泽锟)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学院楼10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