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今天是:
思政课教学

思政课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课教学 -> 正文

【新华网】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创新思政课

发布日期:2019-03-18  来源:   点击量: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28991519.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0-sqq-1-51276-9737f6f9e09dfaf5d3fd14d775bfee85

“怀疑的时代为什么要坚守科学的信仰?”中央财经大学大二学生戴子钧最近听到这样的讨论,不是在大学思政课堂而是在宿舍里。

为什么思政课上的内容,会让同学们如此牵肠挂肚?传说中的大学“水课”又是如何吸引住“90后”年轻人的?针对思政课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探索研究出了新对策——“问题链教学法”。

“问题链”:思政课堂最诚挚的邀请

在讲授“人生价值”的课堂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谢玉进抛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为什么还要活着?”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因为不想死”“为了改变世界”……答案五花八门,不少同学直呼“脑洞大开”!这些有冲击力的问题和答案让课堂“燃烧”起来。时至今日,大二法学专业的王姝回忆起那堂课依然意犹未尽:“我们从过去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去主动思考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人生、选择、生活……”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坦言,思政课如何在多元中坚守核心,在变化中寻找不变,让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人”,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在尝试和探索中找到了“问题链教学法”: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教学,让教学沿着答疑解惑的认知路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冯秀军认为,“一个个精心设计、连环抛出的‘问题链’,就像一张又一张的请柬,是思政课教师向学生发出的最诚挚的邀请:让我们一起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前,如果我自己给出结论,然后去论证,无论我的论证多么完美,多么无懈可击,学生都显得漠不关心”,现在,每当谢玉进老师抛出一个好问题,“学生们立马提起了精气神儿,被这些‘问题链’‘锁定’。”

真问题:源自对学生和教材的深入研究

来自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的实际效果证明,这些课堂上抛出来的问题只有抓得准,才能吸引人。那么,“问题链”里的真问题、好问题从何而来?

深入研究学生和教材,是抓住真问题的关键。冯秀军表示,只有准确把握学生所学所想,才能避免教学“目中无人”;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避免教学“剑走偏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韩美兰认为,“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关切的现实问题,又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学生成长主题和教材主题的有机结合。”

从2008年至今,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面向全国9个省市10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研等形式进行调查,提炼出近千个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为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研讨成为常态,老师们常常为一个“问题链”的提炼、设计和解答陷入热烈的争论之中。

以“问题链”导引教学,避免面面俱到的铺陈与罗列,以理论的逻辑力量吸引和征服学生。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行走的课堂:让“问题链”活起来

伴随着《隐形的翅膀》音乐响起,9名大三学生用手语向展示会在场师生“唱”出了聋哑儿童的世界。此前,他们带着对课堂问题的思考,走进北京市昌平区某特殊学校,与那里的孩子相处,在聋哑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与那里的孩子互动交流。

课堂外,学生们正在用实践和行动来解答“问题链”里的一个个问题。

“行走的课堂之创意课堂”展示会上,6支从2500名学生中遴选出来的实践团队围绕“我的梦·中国梦”这一实践主题,展示他们在行走课堂中的实践成果。手机使用、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家乡文化风情等等都成为学生弘扬爱国精神,抒发家国情怀的实践主题。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学院楼10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