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铭史铸魂 青春献礼——我院师生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阅读次数:日期:2025-09-05

9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纪念大会相关工作。学院院长黄刚,硕士研究生孙琪受邀参加现场观礼;博士研究生李沛林、宗铁岩、王东伟、满梦启参加广场合唱团;团总支书记刘明月,博士研究生李晓婷、高金生、李如希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现场观礼,共襄盛会

学院院长黄刚教授受邀在天安门广场观礼,与各界代表一同出席纪念大会。纪念大会结束后,黄刚院长前往师生志愿服务集结区,看望慰问学院志愿者,与师生亲切交流并详细了解岗位职责和参与感悟。他指出,亲身参与国家重大纪念活动,既是一份无上光荣,更是一堂深刻的“大思政课”,希望大家用最饱满的热情、最专业的服务,展现马院青年的家国情怀和良好素养。此外,硕士研究生孙琪也受邀在天安门广场观礼。


四名马院学子在天安门广场放声高歌 

学院通过从严选拔、综合训练、思想引领,组织李沛林、宗铁岩、王东伟、满梦启4名马院学子参加广场合唱团。马院学子在纪念大会现场,以昂扬精神风貌和艺术表达,与其他参与广场合唱团的师生共同演唱了《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7首经典曲目。在为期4个月的合唱训练中,4名马院学子先后参加了合唱、仪态与体能等方面的综合训练,累计完成校内训练30余次、外出演练14次和集中演练3次,训练总时长超200小时。

此外,在校内训练期间,学院李扬副教授和满梦启围绕广场合唱团演唱的经典抗战曲目,开展了生动的思政课。4名马院学子作为学校成立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青年红色领学示范宣讲团的首批宣讲员,面向学校参加广场合唱团师生开展了“永不忘—歌声里的回响”专项师生思政主题分享。

 

 

 

志愿服务岗位上马院青年的青春身影

纪念大会期间,团总支书记刘明月带队,李晓婷、高金生、李如希3名马院学子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他们热情服务、严守纪律,在和平门地铁站路为观礼嘉宾提供入场接待路线引导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服务保障充分展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培训期间,李晓婷面向学校参与志愿服务师生开展题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解读与实践探索》的思政宣讲,大大激发参与师生的服务热情。

 

无比光荣,凯旋归!

93日下午,参与纪念大会的学院师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光荣返校。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凌云,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芳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千人礼堂迎接凯旋而归的学院师生。

学院高度重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相关工作,广泛宣传发动,深化协同联动,领导全程参与,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合力。学院积极以纪念大会相关工作为契机,深化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将思政宣讲贯穿其中,丰富参训师生精神生活,推动将参训过程转化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心得体悟

今天,非常荣幸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况,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潮澎湃,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融入思政课教学,把纪念大会及阅兵盛况全面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伟大抗战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中汲取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奋进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黄刚

作为志愿者带队老师,我和104名中财大志愿者站在服务点位,共同迎来了202593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缕曙光。当那束光洒满大地时,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80年多前抗战先烈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勇场面,又仿佛看到先辈们得知现在的祖国繁荣富强、自由和平的欣慰面庞。

时空跨越的那一刹那让我泪流满面,我们将铭记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而我深知对历史最深沉的致敬,并非停驻于追忆,而是带着勇气续写新篇。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愿将今日的感动化作行动,继续秉承“立德树人”使命,引导青年学子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将爱国情怀融入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中,让青年接过和平的守护之责,让民族复兴的火种代代相传。

——纪念大会志愿者带队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  刘明月

93日,我非常荣幸站在天安门广场,紧贴祖国的心房,唱响中国青年的风采,接受祖国的检阅。从盛夏到金秋、从晨曦到星夜,一百多天里,我们集中开展校内训练30余次,外出演练14次。在反复打磨每一个音符、把准每一次发声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一遍遍感知、感悟歌曲背后的伟大抗战精神。当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歌曲跨过时空,由天安门广场传向世界之时,我深深体会到抗日战争激发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气概,切实体会到“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人民英雄史观,深刻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所带来的伟大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九三阅兵”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致敬,更是一次精神洗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唯有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方能不负前辈们殷切期望。

——纪念大会合唱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 李沛林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合唱团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当激昂的旋律响起,我们以歌声致敬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仿佛看见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壮烈画面。特别是演唱《保卫黄河》时,“风在吼,马在叫”的雄浑乐章,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合唱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精神的传承。80年前,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今天,我们用歌声传递和平信念,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既要铭记历史苦难,更要汲取奋进力量。这次合唱活动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一课,激励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开创未来。

——纪念大会合唱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 宗铁岩

当我穿着统一的训练服站在训练场上,重复练习《松花江上》的悲愤乐句时,课本里“十四年抗战”的抽象概念突然有了体温。那些关于东北沦陷的史料记载,那些关于“亡国奴”屈辱的理论分析,此刻都化作胸腔中震颤的音符,眼眶的湿热让我明白,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无数先辈用血泪写就的生命叙事。训练中最难忘的是合排《保卫黄河》的日子,当三个声部在“风在吼,马在叫” 的旋律中渐次汇合,我想起了抗战时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官兵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个体的声音只有融入集体的和声,才能爆发出“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磅礴力量。而《请你检阅》这首属于新时代的大歌,每一次的演唱都让我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强国复兴,有我担当”就是我们要走好的长征路;作为青年党员,每当唱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改变是信仰的力量”,心中对党的初心使命都更加牢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都更加坚定。

——纪念大会合唱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  王东伟

从道尽了流亡民众失去家园、骨肉分离和人世间沉重苦难的《松花江上》,到号召所有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同敌人英勇抗争的《义勇军进行曲》;从充满革命浪漫主义和雄浑激昂旋律的《太行山上》,到保卫母亲河、誓死抗争的磅礴宣言《保卫黄河》;从深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中流砥柱作用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请你检阅》,这些诞生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激昂旋律,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发出的呐喊,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精神号角,更是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不朽丰碑。也许我们的歌声只是历史长河中泛起的一朵小小浪花,但在每一朵浪花里,都承载着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永恒记忆与精神伟力。而正是这种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与民族精神,让我们能够在歌声中同那些英勇的革命先辈们并肩作战,更能够在歌声中汲取着前行的力量,将革命先辈们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永远传承下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纪念大会合唱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  满梦启

八十年岁月流转,山河已无恙,精神永传承。在这个承载着历史重量与民族记忆的特殊年份,我有幸作为一名骨干志愿者全程参与其中。从前期培训、实地踏勘,到三次深夜的综合演练,再到活动当天清晨迎着朝阳做最后的准备,我的心情始终澎湃。当雄壮的国歌在现场奏响,我站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这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历史,而是可感可触、震撼心灵的现场教育。面向未来,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将以学术求真致敬历史,以专业报国践行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纪念大会志愿者、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李晓婷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志愿者,我深感使命在肩、光荣于心。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之处,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志愿服务的意义远不止于表面的接待与指引,它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一场深沉的历史对话。每一次躬身服务,不仅是任务的完成,更是对那段烽火岁月中英勇先烈的深切缅怀。是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山河无恙、岁月和平。这次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始终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时代的浩荡洪流。未来,我愿以志愿微光,传递民族记忆;以真诚奉献,致敬不朽英魂;以青春之我,守护家国山河;以奋斗之我,延续复兴之志。

——纪念大会志愿者、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 高金生

 

“生在种花家,何其有幸!”——这是我参与此次志愿服务最深刻的感受。曾经只在荧幕中看见此类重大活动,直到成为志愿者,投身其中,那份光荣与自豪变得更加真切。

我的工作平凡却充实——引导人群、解答疑问、协调事务。每一句“谢谢”、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感到由衷地快乐。我看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青年伙伴身上生动绽放,年轻的身影在各个点位穿梭,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变得具体而真切。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记忆从未褪色。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与时代的使命。未来,我将继续发扬志愿精神,与千千万万青年一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踔厉奋发,挺膺担当!

——纪念大会志愿者、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李如希

今天有幸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观看阅兵仪式,我倍受鼓舞、倍添信心。此次纪念活动将我国综合国力、民族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理念融汇在一起,向世界各国展现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敢于斗争、爱好和平、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深刻感悟到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无比自豪于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强军图景,振奋于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超越国界的普遍愿望。作为新时代的马院青年,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自觉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时代故事的传播者,努力为讲好抗战故事、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作出新的青春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孙琪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中财大马院将认真抓好学习贯彻,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挖育人资源,引导马院青年上好志愿服务中的大思政课在学习实践中浸润心灵、锤炼筋骨提升实践育人质效深化榜样引领,选树优秀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用青年事迹感染青年,加强志愿服务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支撑力度,巩固运用马院共青团融入“大思政”体系的典型成果组织中财大马院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再建新功。

 

撰稿人:高金生、满梦启、孙琪

审核:刘明月

签发:黄刚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Copyright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学院楼10号楼   邮编:102206

  • 手机版